2007年8月29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七版:镜鉴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一个贪官的几十万“节礼”
沈福泉 单鸿建

  李春才,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原董事长、经理,今年才45岁,但在领导岗位上已有20个年头。可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他把握不住自己,打起了“擦边球”,贪污、受贿36万余元,近日,他被判徒刑14年。

  第一次湿脚
  李春才大学本科毕业在基层工作了4年,随后他就走上了领导岗位。开始时,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在土建工程中连去吃餐饭都怕说不清楚”,坚持不去。
  可是,1998年春节的一天,在人造板公司当老总的高中同学邵明来他家拜年,这一刻就改变了他的人生。这位邵总向担任县林业局长不久的李春才汇报公司的生产和销售形势,并称老同学在进购木材和产品外运销售中的关照,使公司今年有1000万元的利润,自己分红至少有100万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临走时,邵明拿出3000元现金感谢老同学的支持和帮助。李春才没有见过这阵势,连说“这样不好的”,但对方还是热情地把钱送过来。李春才推辞不了收下了钱。
  这是他的第一次,收下了老同学给他的“谢恩费”,也使他的人生发生转变,他反思说这是“真正变坏的开始”。之后几年,邵明每年春节都上门送礼。

  打点擦边球
  2003年,李春才被调任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董事长、经理,这本来是一次正常的工作调动,但他却深感受到了打击。他认为“从行政到企业,地位的变化导致人们对我的看法发生变化”,因此,他“把做人的成功与官能否当上等同起来,而一旦官运不通,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及基础的道德防线”,进而认为“官当不成,有机会(就)挣钱”,使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到了公司后,李春才总想着“打点擦边球”捞钱,“以收礼不受贿的原则处理日常事务”,有人送礼,他就收,少则千元,多则数万,通通以礼金名义笑纳。
  长兴一家公司总经理顾成一直与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有业务往来,李春才到任他就找上门,两人很快成了朋友。2004年上半年,茧丝行情不好,价格较低,顾成从李的公司购进了90吨干茧,到了9月,市场上茧丝行情一路看涨,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大赚了一把。为感激李春才的关照,顾成专程到淳安面谢李春才。在办公室里聊了十来分钟,顾成就从皮包里拿出一包东西送过去,李春才估计是钱,客气地推辞了一下就收下了。顾成走后,他打开一看是5万元。
  据检察官办案查证,公司的业务往来大多是外地客户。这些老板为了采购到价廉质优的干茧,获取更大利润,使出浑身解数,送钱给李春才。
  本乡本土的老板,李春才也很关照。吴月、汪生改制前是李的下属企业的经理,改制后虽然隶属关系变了但业务上的供求关系没有变。因此,送者找着理由送,收者“收礼不受贿”;两者围绕“干茧业务”各自做着文章。吴月送给李春才一只价值5000元的手表,说是当老总的人出去要有派头一点。汪生听说李春才要出国考察,就送上4000元钱。据查证,2003 年11月至2006年11月,李春才收受吴、汪两人所送钱物共6万余元,而作为掌管干茧业务的李春才,总是在干茧“分配上关照一点,数量上多一点,质量上好一点”。
  归案后的李春才,在谈到收钱时的心态称:“他和我说一年赚了好几百万,拿几万元钱出来意思一下没有什么大的关系。”

  乔迁设喜宴
  景湖花园,坐落在美丽的千岛湖旁,景色秀丽宜人。2005年底,李春才一家搬进了装饰一新的景湖花园。
  为了庆祝乔迁之喜,李春才于2005年12月在一家酒店摆下宴席,宴请家人。但在家宴中他却邀请了一位外地老板。这位屠老板2003年在做干茧生意时就与李春才认识,第二年通过李的招商引资,屠老板在淳安开办了一家被业有限公司;李的妻子在该公司挂名做兼职会计,不上班每月也可领工资800元,年底还有1万元年终奖。连续两年春节,屠老板还给李的儿子送上4600元钱的红包。只是不巧屠老板出差,这次只请到了其妻参加家宴;屠妻也是明白人,送了个6800元的红包,以示“顺发”。
  当然,李春才乔迁新居不会仅搞个家宴就算数了。次年1月份,他在家里搞了第二次宴请。他邀请相关老板来家里吃饭,这次吃饭共收礼金、礼物达4万多元。

  事发被判刑
  纸包不住火,李春才的经济问题终于东窗事发。检察官告诉笔者,李春才的职务犯罪行为主要发生在调任公司领导后。他先后42次收受他人贿赂计28万余元,在公司任职期间利用过年过节、家居装修、乔迁新居、出国考察等时机,收受老板的贺礼就达24万元之巨。据检察官查证,李春才还利用职务便利作假侵吞公款。
  2007年7月,李春才被淳安县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
  (文中除李春才外均为化名)

  点评:
  李春才收礼收得不亦乐乎,以至到了“没有人送礼反而觉得不习惯”的地步,他这样做主要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打点擦边球,并无大碍”,法律也难以追究。殊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